最近版大一直在看維他命跟礦物質的文章,也開始吃,但效果要過一陣子才會知道,目前先分享網路上搜尋關於Vitamin D3的資料。我查詢的關鍵字是:
中英文同時看
vitamin D3 infertility 不孕
vitamin d3 endometriosis 子宮內膜異位
vitamin d3 and uterine fibroids 子宮肌瘤
國外相關的資料非常的多,唯一可以確定的事,全世界好多女生都患endo,老外用抽筋(cramp)來形容抽痛,攝取維他命跟礦物質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抽筋。討論區也不少人回應多攝取足夠的vits and mins 能讓他們附低痛感,這的確給我帶來不同視野,HH大謝謝你哦!
Vitamin D並非維他命而是一種太陽激素,維他命這個單字的意思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,來源有三種:
以下資料來自CFH健康知識網
(http://www.cfh.com.tw/ClassifyByNutrition/%E7%B6%AD%E7%94%9F%E7%B4%A0/%E7%B0%A1%E4%BB%8B%EF%BC%9A%E7%B6%AD%E4%BB%96%E5%91%BDD.aspx)
1. 陽光:皮膚經陽光照射之合成是人類主要的維他命 D 來源。皮膚的 7-脫氫膽固醇吸收紫外光的 UVB (290 - 315 nm) 的能量,將其B環進行光分解作用,保留 A、C、D 環而合成維他命 D 3。在夏季,每日享受 10~15 分鐘的直接日曬,便足以產生一天所需維他命 D;在緯度高的地區,冬天若只露出臉頰,約需日曬 2 小時以上,才可得到足夠的維他命 D。過度陽光曝曬會造成維他命D及維他命D前驅物的光分解作用,因此身體不會因過度曝曬而造成維他命過高。
2. 食物來源:天然界含維他命 D 的食物種類不多,僅如:魚肝油、含高油脂的魚 (如野生鮭魚、鮪魚或鯖魚)、和海洋動物的肝臟。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因有緯度高、冬季長的顧慮,故有於牛奶中強化維他命 D 的政策,因此強化維他命 D 的乳製品成為重要的維他命 D 食物來源。
3. 營養補充品:因為怕曬黑和皮膚癌而使用陽傘或塗抹防曬品、長時間日夜顛倒、老是呆在辦公室、或不愛出門,導致現代人普遍維他命 D 不足,只好額外補充。市售的維他命 D 分 D2 與 D3 兩種形式,每個人能轉化 D2 的能力不同,建議大家選購以 D3 為主。
參考衛生署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第七版,維生素D的上限攝取量如表:
(維生素D的單位有微克和國際單位 IU兩種,1微克等於40IU)
維生素D |
微克(㎍) |
IU |
0~12個月 |
25 |
1000 |
1~71歲 |
50 |
2000 |
懷孕第一~三期 |
50 |
2000 |
哺乳期 |
50 |
2000 |
如何評定維他命d是否缺乏:
血清中的鈣二醇25(OH)D濃度會隨著日曬量與飲食維生素D的攝取量而變化,因此抽血以鈣二醇做為衡量維生素D是否缺乏的指標,版大興緻勃勃的跑去驗,果然如預期中的低,等吃過二個月會再去抽血。
聯合檢驗所抽血單抽維他命d是800,但你可以同時加抽CA125,跟他說”HCG168”小姐會幫你這項打七折,原來的CA125還是280,所以我那天一共花了840可刷卡。
我的CA125還是在70 以上,去年都不會痛時大概是50幾,表示這個指數跟疼痛並沒有太大的關系,完全不痛也不會掉到正常值35以下,目前只要維持不升高照超音波腫瘤也沒變大,還在可以忍的範圍內,因為我不允許自已惡化!!
【購買方式】
1、購買方式
2、清單